2010/3/21

高達新片《社會主義》預告片「逆向版」兩款


高達的電影以形式創新著稱,其實他的「預告片」也不惶多讓,但沒見過有人討論。比較特別、經典的幾款,例如早期的「斷句/名詞」系列(見《斷了氣》、《輕蔑》)、「無聲/靜默」系列(參考《美國製造》、《我所知關於她的二、三事》),《中國女人》裡的「毛毛歌」,《女人就是女人》的「尚盧解說/安娜插嘴」篇。晚期的意識流搭配ECM配樂系列(例如《歌頌愛情》與《我們的音樂》)等,不勝枚舉。

只是,誰也料不到他2010年最新作品《社會主義》(Socialism)的預告片,會有這麼極端的視覺形式。上面這兩款目前外洩的預告片裡,他將「整 部」片子的前後順序顛倒,用速度「快轉」來模擬一種狀似「齊頭式平等」的切割形式,把整部電影從「尾」到「頭」,象徵性地「逆向」巡禮了一回。

有了這樣的預告,還需要看本片嗎?國外的高達討論群組有人戲稱,若將轉速微調成正常樣貌(我們或可多事質問:何謂影像的「正常」速度)、先後順序還原到位 (吾輩亦能懷疑:校正先後、虛擬始終的意義何在),或許我們可以直接從預告片裡,擷取、還原出一部完整、「正確」(?)的電影。

當然,這是不可能的

但在目眩與困惑之餘,這種思考與想像,也間接質問了「預告」的意義或本體,究竟是什麼?它是影片的大綱精髓?道德啟示的微言大義?決定性的視覺片段?懸疑 火辣的宣傳賣點?還是預約滿足的挑逗前戲?我們為什麼要期待「預告」?「預告」跟「影片」本體間,又有什麼樣的糾葛關連?「預告」是「影片」的「摘要簡 介」,還是一種半強迫的、制約意義的「重點濃縮」?二者的關係,孰者是因,何者是果?抑或用因果關係去思考,根本是一種謬誤?預告/影片、
表層/內在、前端/後續、片段整體、切割一元,這些人們觀影經驗裡,關於「預告」與「影片」的二元對立詞彙,如今都象徵性地被顛覆與混同了。

也讓人想到,高達曾說過的兩句名言。

「電影必須有開頭、中段,與結尾,但未必需要是這個順序」,沒想到電影預告,如今亦可如是觀。(這個啟示,距離挑戰線型歷史觀,好像也只差幾步而已)

而《小兵》裡那古典、舊派的戰鬥宣言,告訴我們:「攝影是真理,而電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理」。

如今卻也不是一個每秒24格的底片時代了,但老先生也能與時俱進,永遠搶在浪頭前端,該快就快,想慢就慢,
80年代的《人人為己》裡,他用「慢動作」來凝結某些深刻沈重,但稍縱即逝的吉光片羽,這部新片預告裡,他顯然特別在意的,是另一種觀乎速度與歷史、宿命與回歸的速度美學。

而無論是快或慢,每秒佔據幾「格」,到底是凝結靜照或移動影像(motion picture),終歸到底,都只是美學形式的選擇,真正重要的,還是那個背後的「真理」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