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/10/4

世界異境的紀實與虛構:評《駱駝駱駝不要哭》(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)

蒙古為景,德國資金的電影「駱駝駱駝不要哭」(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), 有個極度簡約的故事,描述一個戈壁沙漠的蒙古家族,如何藉由傳統音樂儀式的力量,讓原先排斥親身骨肉的母駱駝感動流淚,而願餵哺小駱駝。在受夠商業片那種 無止境的冒險犯難與男歡女愛後,此類清新簡單之作,乍看下頗令人耳目一新。不過,若只把「駱駝駱駝不要哭」當作是國家地理頻道那類的兒童影片,可就見樹不 見林了。
 
「駱駝駱駝不要哭」這類作品,常帶領我們去那些人煙稀少的世界異境,體會奇特的風土民情,具有一些紀錄片的特質。但另方面,雖然導演會強調劇中主角是在演 自己,但影片拍攝前,都已有設計過的劇本與情節起伏,因此也有劇情片的虛構成分。數年前曾在台上片的不丹電影「高山上的世界盃」(
The Cup),敘述一堆藏族小喇嘛的足球狂熱,亦屬此例。而這類電影之祖,應該是1922年的紀錄片經典「北方的南努克」(Nanook of the North),在這部描述愛斯基摩人如何與大自然搏鬥的名作裡,所有場景皆為事先安排,而導演為了劇情考量,竟讓片中出現的南弩克老婆,是由她人扮演,而並非他真實世界裡的老婆!遊走於紀實與虛構間,也就成為這類影片常用的拍攝策略。
  
可議的是,這類以世界邊疆為題之作,導演常為了強化「傳統」與「現代」間的對比,刻意將劇中場景「原始化」。於是我們發現主角前往市集採買,竟不若其他蒙 古人以機車代步,而是騎乘家飼駱駝。到了市集,那些未經導演篩選調度的蒙古常民,身上竟都不穿戴著劇中主角那種傳統服飾。敏銳的觀眾不禁要問,片中所展示 的傳統游牧生活面貌,究竟何處為真,何處為假?尤其是,片尾那場扣人心弦的蒙古琴儀式,戲劇性地讓母駱駝流淚的劇碼,究竟是傳統祭典的魔幻力量?還是一場 電影編造的視覺幻象?
 
這類影片,尚習慣安排一些象徵現代科技的物品,好營造出一種「中心」觀看「邊陲」的,具有「文明入侵」味道的趣味感。「北方的南努克」裡,導演刻意安排黑 膠唱盤,要求南努克假裝從未見過這種文明產品,並做出「咬唱片」的誇張動作,好逗人發笑。「高山上的世界盃」與「駱駝駱駝不要哭」雖不至如此離譜,卻也不 能免俗地安排劇中這些過著生活傳統的孩童們,是多麼熱烈地渴望擁有一台電視機——一個現代文明的象徵。
 
雖說無限風光在塞外,但一面呈現(刻意安排的)原始風味,卻又忍不住要強調「現代化」的無可抵禦,「駱駝駱駝不要哭」的敘事邏輯,也就沒有突破同類型影片的窠臼,略嫌可惜。


(張世倫)



(本文原載於中國時報影劇版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