'If your pictures aren't good enough, you aren't close enough' Robert Capa
拜
中國盜版dvd猖獗之賜,有緣看到台灣難得一見的紀錄片《War
Photographer》(中譯:《戰地攝影師》),片子主角是知名的戰地攝影記者James
Nachtwey,包括他自述如何在1960年代因為看到Philip Jones Griffiths的越戰攝影經典《Vietnam
Inc.》,而立志成為一名紀錄戰爭慘況及世界動盪的攝影家,以及他在各地拍攝的實況。
James
Nachtwey內向而不擅言詞,但影片導演 Christian Frei 機巧地設計了一個細節,讓整部片子充滿戲劇張力。技術人員在James
Nachtwey的相機上裝了一個迷你攝影機,並請來德國唱片公司ECM的總監Manfred
Eicher擔任音樂顧問,這些巧思,使得影片若干片段,螢幕上的畫面彷彿變成了James
Nachtwey的眼睛,我們看到他的手與相機,如何遲疑、猶豫、取景、躲避、按下快門。在這些漫長而探索意味深遠的片段中,觀眾彷彿陪同他的手與相機,
一起到科索沃、雅加達、巴勒斯坦、印尼等地工作,記錄人世間種種紛亂、不安、與殘酷。人們一方面對戰爭所帶來的殘酷,感同身受,另方面也對主角秉持著反對
戰爭並堅持實地採訪的敬業立場,深深觸動。
然而,除了這些明顯的訊息外,這部片子另外值得玩味並思索之處,是多少揭露了新聞攝影這門行業的若干面貌。無論主角多麼地秉持著Robert
Capa等戰地攝影記者前輩所稟持下來的專業傳統,今天的新聞攝影,已經是個十分建制化的系統,照片的構圖及內容夠不夠震撼,具不具代表性,甚至,夠不夠
「美」,都影響到這張照片能不能被這套新聞攝影的建制判定為是好的、強的、可以成立的優秀作品。於是當我們看到畫面中主角鏡頭下悲慘的科索沃屠村狀況時,
我們也會很煞風景地看到他拿著測光表,突兀地不停地在哭泣的婦人周遭測光,我們也看到穿著談吐都狀似高尚的新聞雜誌編輯,是如何在一堆慘不忍睹的非洲內戰
照片中,討論哪張照片的屍體看起來最多,最適合放到最大。
而當我們讚嘆James
Nachtwey拍攝到一張車臣內戰中,一個小孩眼眶含淚背對殘破家園的照片時,卻也看到他極盡龜毛,近乎囉唆地,不斷要求暗房人員重新放大這張照片,好
讓小孩的眼神更淒涼,身後的廢墟更荒蕪,頭上的天空更灰暗。凡此種種,對於「美」的追求,對於自身日常工作常規化的應對態度,相對於的卻是戰爭所帶來的道
德議題,兩者之間的尷尬處境,展露無疑。
而這些好的,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,到底能帶來什麼影響或改變呢?影片沒有給我們太線索,只拍到當James
Nachtwey的作品在紐約的ICP(International Center of
Photography)展出時,與會者穿著高尚,手拿紅酒,看著另一個世界的悲慘境界時,那個一時、一刻、一剎那的不適神情。不適、不愉快、不舒服,這
是否也是當我們看到那些慘絕人寰的影像時的制式反應?問題是,當這種「不適感」隨著時間逐漸流逝,或是隨著看到的多了、雜了、不稀奇了,人們是否也就麻痺
了呢?於是,新聞攝影的這套建制系統化地定期生產這些影像,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們常態性地看到各地的悲慘不斷上演,新聞攝影,究竟能具有什麼樣的力量
呢?
片子的一開頭,螢幕出現的是Robert Capa的名言:「假如你拍的不夠好,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」。用心或許良善的James Nachtwey絕對是夠近的了,巴勒斯坦獨立的汽油彈、印尼選戰的鬥殺、科索沃滅族的眼淚、乃至去年年底將他炸成重傷的巴格達手榴彈,都近在咫尺。 Capa沒告訴我們的是,靠的近,拍的「好」(姑且不論,什麼才叫「好」?),以及這種高度專業化的戰地攝影,在這個影像氾濫的世界,媒體競爭激烈,高度 建制化的新聞攝影機制裡,這些片段的影像,究竟除了成就個人的名聲,以及引起觀者一時的道德不安外,是否能有更深遠的、積極的、長期的、乃至進步的影響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